【按】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市委常委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要求全市各级档案部门积极做好综合档案馆建设工作,为档案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市档案局积极落实市委常委会议决定,分别于2月底和5月初组成考察组,对庆阳市、西安市、陕西省和沈阳市、青岛市档案馆建设工作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两次学习考察报告予以摘登。
关于两市一省档案馆建设工作
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2月26日至28日,市档案局陈世平局长带领考察组对庆阳市、西安市、陕西省档案馆建设工作进行了学习考察。
一、基本情况
庆阳市档案馆新馆2007年9月开工,2010年12月竣工,位于市委市政府集中办公区东配楼,总建筑面积7075.03平方米,为五层带帽全框架结构。馆内配有库房温湿度自动记录仪、消防报警灭火系统、安全保卫及监控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学术交流多媒体影音系统及电子查档系统。近400平方米的庆阳档案综合展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该馆是一座集档案安全保管、查阅利用、信息传播、展览教育、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档案馆。
西安市档案馆于2002年5月投入使用,坐落于西安环立交桥南北相邻,独立建馆,为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风尚相结合的四合院院落建筑形式,建筑面积11223.84平方米,设有中央空调、变配电、自动监控、防火防盗、温湿度监测与调控、档案修复消毒除尘等设备设施,安装了计算机管理系统,可存放档案50余万卷(册)。该馆设计曾获全国档案馆建筑综合设计优秀奖,是一座功能设施较为齐全,具有较高文化品位和地方特色的现代化综合档案馆。
陕西省档案馆新馆于2012年9月落成并开馆,坐落于西安市长安区文化教育产业园,独立建馆,该馆投入1.5亿元,占地65亩,建筑面积22452平方米,可存放档案150万卷。馆内设有查阅大厅(包括接待室、查档室、音像档案查阅室、现行文件查阅室、目录室、复印室等,可同时为300人提供利用服务)、珍贵档案陈列室、名人档案陈列室、科研成果展览室、综合展览室、专业档案展览室、学术报告厅、档案虫害防治消毒室、档案修裱丝网加固室、高仿真复印室、档案技术实验室、保护材料加工室等,装备了智能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是一座环境优美、功能齐备、设施先进的新型档案馆。目前,该馆还正在筹建综合服务楼等二期工程。
二、经验与启示
1、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三地将档案馆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政府投资计划,立足长远,建设了能够满足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工作需要和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要求的档案馆。
西安市档案馆当年建设时提出30年不落后,但仅过了10年,从目前档案馆藏数量和应收档案数量、服务社会功能等方面来看,馆舍面积和功能用房已凸现出不能适应当前档案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
2、单独建馆,层高合理。三地除庆阳市档案馆位于市委市政府集中办公区东配楼外,西安市和陕西省档案馆均为单独建馆,低层建筑(最高五层),一方面是出于档案的保密性和防火等因素,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方便群众查阅利用。
3、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三地档案馆能较好地执行《档案馆建设标准》,尤其是陕西省档案馆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比较科学合理,档案库房、对外服务用房、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办公用房等主要功能用房和附属用房比较齐全,水、电、暖及防火、防潮、防日光、防尘、防盗、防污染、防紫外线照射、防有害生物等防护设计合理,信息化网络建设设施一次到位,功能比较完善。
三、建议
我市档案馆建设要按照2008年建设部和发改委颁布的《档案馆建设标准》,并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选址要科学。应选择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交通便利、城市公共设施比较完备、地势较高、排水通畅、空气流通和环境安静的地段。远离易燃、易爆场所及有污染腐蚀性气体的下风向。
2、规划要超前。根据目前我市馆藏档案和应收档案,以及未来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着眼于30年不落后,我市档案馆建设标准应定位于省一类,建筑面积至少在20900-24600平方米之间。
3、布局要合理。档案馆应独立建设,要根据功能要求和工作流程合理布局,按照库房区、对外服务区、业务技术区、办公区和附属用房区,做到功能完备,流程便捷。
4、设计要实用。档案馆外观设计要服从功能布局。一是建筑外观既要典雅庄重,又具有现代风格,体现档案文化元素,更重要的是服从实用功能。二是充分考虑档案馆“八防”工作的特殊性,对水、暖、电及网线、管道等特殊设计,一次到位。三是对库房区、对外服务区、业务技术区、办公区和附属用房区等基本功能区合理摆布,提高使用效率。
5、建设要环保。要按照绿色、环保、数字档案馆的要求,一要使用环保、绿色材料。二要采用节能设备。
(市档案局赵旭耀 供稿)
赴沈阳、青岛市档案馆学习考察报告
一、沈阳、青岛市档案馆基本情况
沈阳市档案馆成立于1960年,内设13个处室,在用新馆占地1.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 现馆藏各种门类和载体档案资料50余万卷(册、件、盘),已向社会各界开放馆藏档案及政府信息近20万卷(件)。
青岛市档案馆成立于1961年,内设14个处室,在用馆舍面积1.98万平方米,现馆藏档案资料共计111.2万卷(件、册),其中档案70.7万卷、34.1万件,资料6.4万册。
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沈阳和青岛市档案馆已形成馆藏丰富、结构合理、管理科学、服务有效的工作体系,在档案馆库建设、档案基础业务工作和档案服务机制创新等许多方面在全国档案界都有很大影响,已成为当地集中保存重要档案的基地,对市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基地,社会公众查询政府公开信息和档案文件资料的中心。
二、沈阳、青岛市档案馆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超前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全国一流。沈阳市档案馆新馆于2005年9月落成,2006年6月20日正式面向社会开馆,该建筑工程规划先进,设计合理,功能齐全,荣获2006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成为全国档案系统目前唯一获此殊荣的建设工程,从而形成了全国“南有广东、北有沈阳”的档案馆建设范例。青岛市档案馆目前在用总面积为1.98万平方米,是一座造型优美、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档案馆,据称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的新馆项目已经在红岛启动。沈阳、青岛档案馆设施先进,都装配有先进的中央空调系统、温湿度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防盗监控系统和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系统一流。
(二)统筹兼顾,档案基础业务快速发展。沈阳市档案馆房建设进展较快,铁西区、于洪区、法库县档案馆新馆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及各区县(市)档案馆共接收、征集进馆档案20余万卷。沈阳市机关、企事业档案工作稳步推进,全市档案馆室晋级单位有109家,其中省一级58家,省特级23家。沈阳市档案局围绕全市重点工作提供档案服务,大力做好蒲河生态廊道建设档案工作,成功举办“青罗裙带展新蒲——沈阳市蒲河生态廊道建设展览”,开创了围绕一个项目开展指导、接收并举办展览的档案工作服务重大项目新模式,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沈阳市蒲河生态廊道建设先进单位称号。青岛市档案局采用了先进的缩微、翻拍系统、影视编辑、图像处理和缩微胶片数字转换系统,装配了功能强大的摄像机、录放机、写真机、刻录机、磁带机、高速扫描仪和高端服务器、磁盘阵列柜等先进设备,在全国首创缩微方式抢救老旧档案的案例,在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的同时,率先提出了建设智能化档案馆的思路和目标。
(三)突出特色,家庭建档工作深入开展。沈阳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家庭建档工作的研究,在全国档案系统率先建立了家庭档案学会,率先开展家庭建档工作的探索和服务,先后研究出版了家庭建档系列丛书,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家庭建档理论体系和工作指南,目前全市已有15.2万户家庭建立了规范的家庭档案,该市家庭建档工作被国家档案局评为“全国档案工作管理与服务创新优秀案例”。尤其是军旅作家胡世宗家庭档案规模大、品类多、档次高,共收藏档案2090册(件、张),包括本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日记、作品、照片、底片、光盘、证书等档案资料,特别是邓小平签署的授予上校军衔的命令,胡世宗与臧克家、魏巍、艾青、丁玲等文学大家的照片、通信及题字等,非常珍贵。
(四)发挥优势,档案资政渠道全面拓宽。青岛市档案局于2011年创刊了《档案信息专报》和《资政参考》,加强了档案资政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档案信息专报》资料确切,行文简洁,发送范围为市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该刊围绕青岛市情、城市规划等重大事项,按照市领导的工作需求确定选题,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资料查找并写成专题报告,第一时间提供给市领导参考,该刊先后两次得到了市委书记的批示和肯定。编发《资政参考》是青岛市档案局为中心工作和领导决策提供档案资政服务的另一方式,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精心选题,为市领导和各部门提供历史背景信息和历史经验做法等,发挥了档案“智库”的作用,拓宽了档案资政的服务范围,多次获得市领导的批示和肯定。
(五)服务民生,档案信息化建设超前推进。青岛市档案局利用政务网、局域网、互联网等科技网络载体建立完善了“四个政务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建设“机关档案远程监督和视频业务指导平台”,实现电子政务环境下生成电子公文及元数据信息的完整采集,实现了机关档案的“零距离”、“零延误”监督指导;建设“电子公文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全市统一的数字档案信息查阅系统和分布式、规范化、可共享的全市性公共档案资源数据库,实现面向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建立“专题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了社会保障档案信息、公积金档案信息、职工档案信息等12个专题档案信息数据库,为广大群众查阅有关信息提供便利;建设“民生档案馆际联动远程查阅服务平台”,让市民不必再四处奔波查阅档案,在全市任一综合档案馆,都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查阅档案信息,并实现了异地开具档案证明。
(六)多措并举,档案征集工作成效显著。坚持把做好珍贵档案资料的征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青岛市档案局围绕推进“城市记忆工程”,发动社会专业人士有偿参与重大活动音像资料的拍摄,专门固定专人长期在市委办公厅拍摄市委领导重大活动素材,市政府每年专项列支300万元海外档案征集费,支持市档案局开展海外征集珍贵档案活动,该局先后派员赴德国、美国、英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征集了大量有关青岛历史的老照片和老档案,为研究近代青岛屈辱史提供了大量有力的历史证明。沈阳市档案局也高度重视海外档案征集和交流活动,近年来先后赴日本、俄罗斯等国征集老档案,开展学术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
(七)回报社会,档案展示活动有声有色。高度重视档案史料资政育人功能的挖掘开发,坚持以档案展览为服务社会的新载体,积极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沈阳市档案馆举办了“沈阳的记忆”、“青罗裙带展新蒲”和“沈阳市家庭档案珍藏展览”3个大型展览,为反映沈阳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档案文化,市档案馆还不定期举办各种专题文化展览。青岛市档案馆依托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档案展览中心,正在举办“中山路——老街里记忆”、“见证青岛”和“德国水兵在中国”3个大型展览,还举办了“青岛制造之路”等专业展览,参观群众达20余万人次。
三、对加强天水档案馆工作的几点启示
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活动,我们深深体会到,沈阳、青岛档案馆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区域经济发达,信息资源丰富,财力支持到位,基本建设过硬,有着良好的硬件优势和发展环境,为我们欠发达地区档案馆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启示,同时,两地档案工作者活跃开放的战略思维、敬业奉献的职业素养和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为我们全市档案部门人员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追求的标杆。综合起来,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工作创新,努力实现全市档案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档案工作的核心是“存史资政”,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档案工作正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新变化,即档案工作的需求由“内部”向“外部”转变、档案工作的载体由“传统”向“现代”转变、档案工作的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一定要勇于面对形势变化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积极做好档案工作,不断推动工作创新。
二是服务大局,夯实基础,努力推动档案基础工作稳步发展。档案部门要聚焦全市中心工作,为推动中心工作提供服务,不断夯实档案工作基础,积极抓好档案资源、安全和利用三个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好档案规范整理、馆室晋等升级、基层抓点示范等业务指导工作,进一步做好档案资料的征集接收、安全管理、保护抢救等日常管理工作,不断夯实档案工作的基础。当前,要把市、县区档案馆新馆建设列入重要日程,尽早动手创造条件开展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中西部县级档案馆建设补助项目,下大力气改善和提升我市档案馆的基础条件。
三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提升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积极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紧紧围绕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建设特色文化大市的工作部署,充分挖掘档案资源的历史价值,积极推出 “天水记忆工程”,以此统领档案资源的征集整理、编研开发、展示宣传工作,以实际行动参与文化建设。同时要积极发挥档案资政功能,加大档案研究工作,积极撰写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文章,创造条件办好档案资政的小型刊物,积极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广大群众开展服务。
四是争取支持,强化保障,积极为档案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档案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要在做好现有工作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和有关部门沟通衔接,反映困难,提出对策,努力争取党政部门对档案工作的理解支持。要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干部职工业务技能培训,努力培育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敢于创新的档案干部队伍。要进一步加强档案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档案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为档案事业发展营造宽松有利的发展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征集利用科马毅明 供稿)
报:省档案局,市委各常委,市人大主任,市政协主席,市人大联系档案工作的副主任,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市政协联系档案工作的副主席,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办公室。
发:《甘肃档案信息》编辑部,省档案网站,各市(州、地)档
案局,各县区档案局,市城建档案馆,局领导,各科室。
共印65份 |